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口译员坐在会议室里,一面听源语讲话,一面记笔记。当讲者发言结束或停下来等候传译的时候,口译员用清楚、自然的目的语,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源语发言的全部信息内容,就像自己在演讲一样。会议口译中的交替传译要求口译员能够听取长达五至十分钟连续不断的讲话,并运用良好的演讲技巧,完整、准确地译出其全部内容。
无论交替传译还是同声传译,其目的均在于让使用不同语言的人能够实现清晰、无障碍的即时沟通。会议口译层次上的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并没有高低难易之分,两种口译模式相辅相成,且其功能以及对质量的要求是完全相同的。称职的会议口译员应当掌握两种模式的口译技能。
就两种口译模式的使用情况而言,交替传译多用于规模较小且只涉及两种工作语言的场合,如外交会晤、双边谈判、访问考察、小范围磋商、记者采访、司法和准司法程序、宴会致词、新闻发布会以及时间短的小型研讨会等。

北京新语丝翻译公司的交传译员均获取了国际认可的正规资质、经验丰富现场应变灵活的资深议员。已经成功的为国家部委、国际组织、世界500强企业等、提供了优质的同传服务,并得到客户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新语丝交替传译案例
成功协助客户完成国际宪法学协会圆桌会议同传交传工作。
时间:2011年10月24日。
语言:中英法。
翻译形式:同传,交传,现场口译,接力等。
2011年10月24日,国际宪法学协会2011年圆桌会议在西安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一百多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周成奎、世界宪法学协会主席马丁·舍依宁教授、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会长韩大元教授、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会议由中国法学会和国际宪法学协会共同主办,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和西北政法大学承办,北京新语丝翻译咨询有限公司提供会议语言服务。


此次会议的是主题是"社会保障权的宪法保护",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宪法学者就社会保障权在各国宪法文本中的规定和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我国宪法学者在此次会议上就中国宪法上的社会权条款的含义和实施、社会权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的发展等问题分不同专题与国外学者进行了交流与讨论,中方学者的研究受到了国外学者的关注与好评。外国学者就社会权的宪法理念、规范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和沿承、社会权的宪法保障与国际法保障之间的关系等理论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此次会议是继2002年在北京召开会议后,国际宪法学协会第二次在中国召开圆桌会议。国际宪法学协会的圆桌会议每年定期召开两次,旨在为不同国家宪法学者的深入交流创造桥梁和平台。此次西安圆桌会议在加强宪法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宪法学的国际影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语丝北京翻译公司交替传译团队在众多的世界国际会议上提供了翻译服务之外,也在外交外事、会晤谈判、商务活动、新闻传媒、培训授课、电视广播、国际仲裁等诸多领域提供了高水准的交传服务。
|